欢迎登陆365bet足球即时比分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红星闪耀,回望初心

 时间:2017-11-13       大    中    小      来源:

最近看了一个叫《初心》的电影剧本,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的故事,这对许多人来说,确实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近年来被阳泉报人一直挖掘,先是新闻媒体系列报道,尔后有李德平专著《红星照耀北国》,如今在王伟先生的笔下,终于鲜活生动地向人们走来。
  剧本命名为“初心”,颇为时髦。古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看过剧本之后,才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独运匠心。叙述的视角来自当年红二十四军的亲历者窦亚男的晚年回忆:一位百岁老人,回忆自己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候,与一群风华正茂的志同道合者,在民族危难、黑暗重重的旧中国,做着追寻光明、救亡图存的艰难抉择。赫光、蒲子华、窦亚男、赵海芳等,他们当时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用赫光军长的话说,“论家境,我不用出来奔波,三代人都有享不尽的福啊……但有什么办法,为了革命,为了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值。”蒲子华也说:“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只能做出选择”。八十六年过去了,老人回望那些先烈,顿感那时的初心,是那么质朴,那么执着,那么动人。那样的初心,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的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是我们不论行走多久,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的初心。

  这个剧本写得很巧妙。

  节奏明快,扣人心弦。从“平定兵变”到“清城建军”;从“阜平建政”到“王快镇诈降”;从“孤军北上”到“十里滩重创”;从高桂滋“为父庆寿”到高桂滋“为儿送别”……每一幕都惊心动魄、引人入胜。剧本的每一个章节也从红二十四军的生死存亡短暂的历程中,让人们认识了这样的一群共产党人,从“文献名邦”的平定走来,在“山藏忠义”的盂县建军,到“北方红都”的阜平建政,再转战到陕北榆林。这一支北方红军,冥冥之中好像在勾勒着十八年之后中央红军从陕北经山西到西柏坡进北京城的辉煌轨迹。这个轨迹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用红二十四军将士们的赤胆忠心探索的,是用他们的鲜血浸润出来的。

  慷慨悲壮,可歌可泣。赫光军长在法华村英勇就义,谷雄一、窦宗融在北平被枪杀,这是红二十四军第一次遭受重创,天光暗淡;当八百将士过黄河,进陕北,一支孤军向北深入,四面八方都是自己的敌人,遭受围剿,可想而知,刘明德军长壮烈牺牲,十里黄河滩上,那是一场怎样的遭遇战啊!八百将士浴血奋战,流尽最后一滴血,红二十四军遭受灭顶之灾,大河呜咽;两岔河之战,红二十四军残余部队被围困,冯信彪等红军将士全部阵亡,蒲子华军长被捕,在陕北榆林英勇赴死,山川肃穆。李德平的书名叫《红星照耀北国》,是啊,红二十四军就像一颗红色的流星,在中国北方划过,耀眼夺目。

  反角衬托,耐人寻味。这个剧本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些小人物,给人深刻印象,还有一些反角,也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震惊。剧中反角徐福祥,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配角,我却认为是全剧的一个要害人物。在红二十四军生死存亡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徐福祥都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个人物有一句口头禅,“我也是没办法。”活灵活现地揭示出这个墙头草两面派的嘴脸。他善于捕捉时机,在每个节骨眼儿上,都把握过红二十四军的命运。从这个人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最初的革命队伍大多脱胎于旧军队,人员复杂,组织松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恰恰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军队,才更反衬出三湾改编“把支部建立在连队”的重要性,才更反衬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重要性,才更反衬出“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红二十四军走过的历程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坚强的政党,锻造出一支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目标明确、矢志不渝的队伍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党的高层领导群体中,更是关乎全局,至关命运。剧本有一条草蛇灰线,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却招招直击命门,那就是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叛变。由此,让我想到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是重庆快要解放的前夕,由于党组织高层领导人的出卖,重庆地下党遭受重大损失,江姐、许云峰等就是当时被出卖的受害者。当时,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监狱被捕的地下党员在牺牲前对党组织提了八条建议: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现在看来,这些建议用在红二十四军身上,也是远见卓识,睿智箴言。这些建议都是用血肉与生命换来的,是用崇高信仰与不变初心换来的,何其珍贵?这些建议与红二十四军的历史,也再次证明,加强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部好作品,肯定是植根于沃土,植根于人民,植根于历史文化积淀,才能芙蓉出水,惊艳四座。《初心》这个剧本是王伟和阳泉报人下功夫打磨出来的,我希望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心制作,能够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之作,成为阳泉乃至山西省的一张红色名片,让这颗红色之星高高闪耀,照耀北国,照耀中国,永远照耀共产党人。

  □应 朗